
添加到主屏幕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刘焉死后,最终益州由其四子刘璋继位,但刘璋并不是一位强势的君主,他在成为益州牧后,益州内部动~乱不断,外部也是恶劣之极。
那时在内部,张鲁独立,割据汉中和刘璋对峙;赵韪叛变,差点就成功了;而庞羲则是在赵韪死后也准备叛变,只不过最终被阻止了。而在外部,刘表和曹操则都对刘璋表示了足够的“善意”。
【刘璋得位】
刘焉死后,最终由刘璋继承其位。
但并没有确切的历史材料表明是刘焉立刘璋为继承人,当时,虽然刘焉已经失去了其长子刘范和次子刘诞,可是除了刘璋之外,还有一直跟随刘焉的刘瑁在,刘瑁是刘焉的三子,也是刘璋的哥哥。
结果却是刘璋成为了益州牧,为什么呢?
根据现在已有的材料记载,并不是刘璋因为多得到刘焉的喜爱,而是益州的那些权力人物鼎力支持刘璋。
而大家为什么支持刘璋?因为刘璋的性格温和仁慈,不好听的话就是有点懦弱,易于控制。
其中以益州本土集团的领袖赵韪作为代表,那时那些本土的益州人在经历刘焉时代以后,已经不在希望出现第二个强势如刘焉的益州牧了,而隐隐作为首领的赵韪更是打着自己的小算盘,想把刘璋作为傀儡。
至于东州集团,虽然现有材料上没有明确记录他们是否支持了刘璋,但又有谁不希望有一个好说话的上司呢,刘璋做老大的话,他们至少会更自由,而且不要忘了,刘璋和庞羲可是亲家啊。
所以刘璋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不是一个优秀的首领,但正是因为如此,刘璋才得以成为了益州牧。
兴平元年(194),益州的重要官员赵韪等人看到刘璋性情温仁,故共同上表求封刘璋为益州刺史,朝廷下诏封刘璋为监军使者,兼任益州牧,继承了他父亲刘焉的位置,此外,朝廷还任命赵韪为征东中郎将。
不过在《英雄记》中另有记载,说是刘璋在刘焉死后代为益州刺史,而长安朝廷则是拜颍川扈瑁为刺史。
就此,益州迎来了刘璋时代。
但在历史上刘璋不是一个很有魄力的领袖,相反,他在成为益州牧之后,他和他的益州都变成了别人眼里的美味可食的盘中餐,明里暗里,群狼已经包围了刘璋。
【没反成的庞羲】
我们知道刘焉麾下最为重要的四个人物分别是是董扶、赵韪、张鲁以及庞羲。
而到了刘璋时代,董扶已经淡出了益州集团,但另外三人都还是大权在握,赵韪、庞羲分别是益州集团内部的二、三号人物,赵韪是益州本土派的领袖,庞羲则是东州派的首领,张鲁则控制着益州的北方屏障汉中郡。
但结果呢?张鲁被刘璋逼反了,割据汉中独立,与刘璋成为了死敌,而赵韪和益州本土派一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